环境学院磷石膏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叶楠撰稿
最近环境学院传来喜报,环境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任婷燕署名第一作者的题为“Water resistance of composite binders containing phosphogypsum with different pretreatment processes”研究论文已经在水泥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s in Cement Research”2012年第24卷第2期上正式发表(dx.doi.org/10.1680/adcr.11.00014)。“Advances in Cement Research”由英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期刊。任婷艳同学作为第二作者的题为“Influence of pretreatment process on the properties of phosphogypsum-based composite binders”相关的成果也发表在2011年1月在香港举行的RILEM Conference 2011上,杨家宽教授应邀参加了大会,并且受邀作了分会场的首场报告,并担任了Admixtures/coating分会场合作主持人。上述磷石膏研究成果均为任婷燕同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是在导师杨家宽教授(通讯作者)指导下完成。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大量磷石膏露天堆置侵占了大片土地,其中的杂质会随雨水浸出,产生酸性废水,引起土壤、水系、大气的严重污染,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中国每年磷石膏排放量已经达到4000万t,但综合利用率不到10%。杨家宽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磷石膏等工业固废的处理和资源化研究。杨家宽教授课题组采用蒸养和煅烧预处理磷石膏,得出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针对磷石膏中P2O5和F–等杂质影响磷石膏制品强度和凝结时间、磷石膏胶凝材料耐水性差等问题,对比研究了几种磷石膏的预处理方式对杂质去除及耐水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得到了磷石膏的较优预处理条件,研制出磷石膏掺量高、耐水性能较好的磷石膏复合水泥工艺;并且针对传统采用软化系数作为评价石膏基胶凝材料耐水性的不足,研究了静水溶蚀率和动水溶蚀率评价磷石膏基胶凝材料耐水性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该阶段性研究成果对磷石膏处理和资源化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
 |
|
上一篇:黄凯教授访问我院 下一篇: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研究组织高级研究员孙守义博士访问环境学院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