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10 月,环境领域期刊Waste Management 在线发表了课题组关于固废资源化研究成果(Shuai Guo, Wenbo Yu, Hongyang Zhao, Changfei Lai, Shijie Bian, Pan Jin, Sha Liang, Shushan Yuan, Liang Huang, Songlin Wang, Huabo Duan, Feifei Wang, Jiakuan Yang. 2023.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optimize passive aeration strategy for semi-aerobic landfill, Waste Management, 171, 676-685,)。该论文以华中科技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郭帅硕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虞文波副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Waste Management 作为固废处置与资源化领域的权威期刊,2023 年公布的最新影响因子为8.1。

被动通风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垃圾填埋场供氧方法。被动通风和准好氧填埋场的结合为垃圾(SW)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成本效益和节能的方法。然而,这一组合的最佳策略仍不明确。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准好氧垃圾填埋场的被动通风策略。建立了一种耦合的水动力模型和生化降解分区模型。通过对某中试填埋场的实测和模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自然对流相比,无动力引风装置被动通风可使进气量增加20%。通过模拟垃圾填埋场中CO2、CH4 和O2 的体积分数分布,设计了4 个因素的正交试验,确定了管直径(DT)、管间距(ST)和填埋深度(LD)对垃圾填埋场好氧区比(AZR)的影响。但无动力引风装置直径(DGP)的影响不明显。优化条件为DT = 0.3 m, ST = 15.0 m, DGP = 0.05 m, LD = 4.0 m,在此条件下,准好氧垃圾填埋场可促进SW 降解。大直径和大间距的管道有利于提高垃圾填埋场顶部的AZR,好氧区主要存在于通风管道附近。这些发现有助于在准好氧填埋场中开发更有效和可持续的固体废物处理策略。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wasman.2023.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