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环境领域期刊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在线发表了课题组关于固废资源化的研究成果(Junda Quan#, Xilong Li#, Sha Liang*, Guang Hu, Xingwu Li, Wenbo Yu, Shushan Yuan, Huabo Duan, Jingping Hu, Huijie Hou, Xiong Shi, Jiakuan Yang. Enhancing phosphorus removal by novel porous concrete fabricated with alkali-activated aggregate derived from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2024, 204, 107520.)。该论文以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权俊达博士生和李喜龙硕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梁莎副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作为环境科学与资源管理领域的权威期刊,2023年公布的最新影响因子为13.2。
多孔混凝土在生态护坡、海绵城市建设、含磷废水处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多孔混凝土常利用砾石等天然骨料合成,由于天然骨料孔隙率低、比表面积差、活性成分低,限制了其除磷效率,且砾石的开采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本研究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粉煤灰和高炉矿渣通过地质聚合工艺合成碱激发骨料替代砾石制备了新型多孔混凝土材料。其中,碱激发骨料的抗压强度高达90.12 MPa,孔表面积为5.17 m2/g。该新型多孔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渗透系数(83.79×10-2 cm/s)和孔隙率(47.24%),磷吸附量高达88.93 mg/g。新型多孔混凝土材料对磷的去除机理主要包括化学沉淀(Ca-P和Al-P)和物理吸附。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表明,新型多孔混凝土相较传统多孔混凝土,减少了碳排放量13.8%,减少了矿石资源的开采,降低了原材料成本15.2%。本研究为工业固废资源化制备环境功能材料及含磷废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磷复合污染控制及磷资源回收的研究,近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流域“三磷”复合污染源头控制关键技术及示范”(2023YFC32074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毫纳结构复合除磷材料的研制及其深度水处理过程与应用”子课题(2022YFA1205603、2022YFA1205604)、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课题“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实证”(2022-LHYJ-02-0301)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磷石膏堆场渗滤液资源化治理关键技术研究”(2023BCB114)和湖北省生态环境厅项目“长江中游磷石膏无害化处置及环境风险防范研究”(2022HB-03)项目,将针对长江流域磷污染控制和磷资源回收开展深入研究。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134492400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