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网站因原.net.cn后缀域名被盗,

赤泥综合利用实验室
当前日期:
English
污泥处理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围:
站点首页 污泥处理 正文
 
污泥特性
新闻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2 00:16:53    收藏此页

1、污泥的来源及分类

所谓污泥,即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不同处理过程产生的各类沉淀物、漂浮物等的统称。污泥是以胞外聚合物为骨架的亲水性有机聚集体,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也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重金属、盐类以及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

污泥的性质和组成主要取决于污水的来源,同时还和污水处理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按来源分,大致有给水污泥、生活污水处理厂两类。按污泥成分及性质可分为有机污泥和无机污泥。一般而言,按污水处理工艺的不同,污泥可分为以下几种:(1)初沉污泥:来自污水处理的初沉池;(2)剩余污泥:来自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二沉池或生物反应池;(3)消化污泥:经过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4)化学污泥:用混凝、化学沉淀等化学方法处理污水时所产生的污泥。污泥中含有大量胶状结构的亲水物质而导致其含水率高,难于脱水。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固体的典型组成见表1。污泥处理工艺的不同,其固体组成存在差异。有机物含量约占污泥总质量的40~60 %。其中,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因富含有机物,容易腐化、破坏环境,必须妥善处置,初沉污泥还含有病原体和重金属化合物等。剩余污泥基本上是微生物有机体,含水率高,数量多。另外,污泥中还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以及有铜、锌、镉、镍、铅、汞等重金属,若不予正确处理与处置会产生很多安全隐患。同时,也使污水处理厂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极大地被削弱,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固体的典型组成[1]

组分

初沉污泥

消化污泥

剩余污泥

范围

典型值

范围

典型值

范围

总固体

5~9

6

2~5

4

0.8~1.2

挥发性固体

60~80

65

30~60

40

59~88

油脂

6~30

-

5~20

18

-

蛋白质

20~30

25

15~20

18

32~41

纤维素

8~15

10

8~15

10

-

(N)

1.5~4

2.5

1.6~3.0

3.0

2.4~5.0

(P2O5)

0.8~2.8

1.6

1.5~4.0

2.5

2.8~11

(K2O)

0~1.0

0.4

0~3.0

1.0

0.5~0.7

2、 国内污泥的产生量

根据住建部20125月发布《中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状况公报2006-2010》显示,2010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年产生湿污泥超过2000万吨。而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3年第三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最新通报,截至20139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501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47亿立方米/日,比2012年底新增污水处理厂161座,新增处理能力约450万立方米/日。对于二级城市污水处理厂,按含水率97 %计算,污泥的产生量通常为污水处理量的0.3~0.5 %,绝干污泥的产生量一般为1 m3污水产生约1.0~2.0 t[2]。按照此经验公式计算,2013年全国97 %含水率的污泥产量约为2400~4000万吨,干泥约530~1000万吨。可见,污泥产生量每年呈增长趋势。污水处理规模增加以及处理率的提高导致大量污泥的产生,如得不到妥善处理会给环境造成新的污染,这些问题是我们亟需面对和解决的。

3、 限制污泥脱水的因素

污泥的来源及处理方式决定了污泥的化学组成,对污泥化学构成的认识有助于研究如何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

污泥是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简称EPS)为骨架的亲水性有机聚集体[3],外观上具有类似绒毛的分支与网状结构,颗粒形状不规则,高度非均匀,比表面积与孔隙率极高(孔隙率常大于99%);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颗粒较细,比重较小;且具有强胶体结构。

限制污泥脱水效率提高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EPS所形成的大量亲水性污泥絮体结构是污泥脱水困难的一大症结。它由高分子物质组成,如多糖、蛋白质、核酸等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可以产生粘性力,形成类似凝胶的、高度水化的带电絮体基质,将微生物包埋在絮体里面,维持絮凝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4]EPS表现出的高度水合作用也不利于污泥脱水。

另一方面,污泥有机质含量高也是制约污泥脱水程度的重要因素。由于有机物在高压的作用下容易压缩变形,在过滤的后期会堵塞滤饼的孔隙,即阻塞了水的过滤通道,导致脱水效率较低。


参考文献

[1] 高廷耀, 顾国维, 周琪.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孙玉焕, 杨志海. 我国城市污水污泥的产生及研究概况. 广西轻工业, 2007, 101(4): 72-74

[3] 金儒霖, 刘永龄. 污泥处置(第一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2.

       [4] 翁焕新 . 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新技术 . 科学出版社 , 2009.



上一篇:污泥调理改性与脱水
下一篇:污泥处置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赤泥综合利用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鄂ICP备08100825号  


 电话:027-87792207 传真:027-87792207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308室